第371章 福兮禍兮的天津教案(2 / 2)

晚清神捕 喬尼小樣兒 1910 字 2022-10-29

李鴻章臉色不愉,心里更高李國樓一籌,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不肯這趟渾水。但長官的心思豈能讓手下人透,依舊板著臉肅容道:「嗯······先寫下來再說。」

「扎!屬下,這就去寫。」李國樓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走向旁邊的辦事房,又是一個不眠夜,幸好租界里風平浪靜,家里人太平無事讓他靜下心來。用鑷子挑動一下燈芯,油燈晃動一下光影,一個偉岸的身軀,凝神提筆,擬出一道臭名昭著的奏折----《大清帝國與普魯士帝國可以共創未來》

這份折子必將改寫歷史,而作為槍手的李國樓沒有逃脫世人的攻訐,很快被人發現倪端,因為這道折子和李國樓前段時間上書給李鴻章的折子,如出一轍。雖然《大清帝國與普魯士帝國可以共創未來》是由「小鬼子」丁日昌上書的名義交予總理府衙門討論,但蛛絲馬跡還是被史學家發現了漏洞,許多年以後史學家依然在爭論歷史考證的大發現,讓世人分辨不清孰是孰非?

英租界泰萊飯店大樓坐落於天津英租界的主要街道維多利亞道,由英籍印度人泰萊悌和英國人萊德勞共同興建,並由比利時義品公司設計,並以出資人名字中文首字命名,為天津最高檔的飯店。大清第一家合股銀行《請進來銀行》就坐落在泰萊飯店大樓左側,熠熠生輝的金字匾額《請進來銀行》懸掛在泰萊飯店高樓最頂層,五層的高樓俯瞰天津所有的建築。

雖然此時天津宵禁,租界封路,不對外開放,但李國樓依然踏入英帝國的領土。原本請進來銀行總經理黃有聲籌備大張旗鼓開門營業,如今只能在冷冷清清之中開張大吉,迎來原本就在英租界的一些新老朋友。中午的酒宴,就擺在泰萊飯店的二樓餐廳。

李國樓走向維多利亞道的泰萊飯店,腦海里依舊是囂張跋扈的法國公使羅淑亞,英國公使威妥瑪,俄國公使布策,美國公使威廉士等人。

在和七國談判中,他每次都列席旁聽,有時還充任翻譯的要職,和七國公使有了正面接觸,各國公使大都談吐風雅,好似周郎羽扇綸巾間就能讓大清灰飛煙滅。甚至叫囂把天津夷為平地的法國水師提督伯理,他也領教過厲害了。慢慢談以和為貴的宗旨不會變,大家都在尋求一個平衡點,弱國就該接受屈辱,他就算有萬般理由,也沒有機會發揮所長。說什么好呢?抓洋人話語里的把柄,還是擺事實講道理?

槍炮軍艦里面出真理!一切以實力來說話,大清總會接受屈辱的賣國條約。北洋通商事物大臣李鴻章在等待普魯士帝國首相俾斯麥最終答復,到底普魯士願不願意作為這次《天津教案》的調停的中間人,還未可知?

西方是議會制度,重大國事要通過議會決議,所以李國樓一點也不怕法國水師提督伯理的恫嚇,在談判桌上當場就道出伯理的軟肋,靠嚇唬人這一招哄騙大清人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法國水師提督伯理被李國樓道破牛皮,立刻不再咆哮,乖乖的傾聽法國公使羅淑亞指令。

蕭條的英租界,荷槍實彈的英軍以及手持長槍的印度旁遮普邦的雇佣軍,新羅密布在街道的要道口。這就是大清國的土地,早已被洋人霸占,而他只能躬身脫帽笑臉致敬。

「麥克!我還以為你不來了!」耶利亞嗔怒飛眸,惱恨李國樓准點才來。開張之喜,哪有主人不來的道理?

李國樓疾步上前,跨上台階,說道:「耶利亞,如今要打仗的樣子,我能走過封鎖線,已經驚為天人了,英國鬼子也知道我的能量有多大。」

耶利亞取笑道:「你的英國鬼子在里面招待客人呢,要不要去一眼她在干啥?」

李國樓嘿嘿一笑道:「已經是老夫老妻了,隨便她去勾搭人,我有的是後備隊員。啊喲·······開玩笑的呀,我還想多活幾年呢。」說話間李國樓抓住了耶利亞的魔抓,兩人笑盈盈的相視一笑,法國人還是應該和大清人世代友好下去。

李國樓身穿西服站在石階上,和夫人耶利亞一起,恭迎每一位前來道賀的貴客,拔劍弩張的清軍和海港的軍艦並沒有影響他的心情。上百艘各**艦游弋在天津港,但只要洋人沒到打響第一炮,就要還和談下去。

李國樓挽著耶利亞進入寬敞的請進來銀行大廳,歐式的房間,底層寬敞,比中式樓房高出許多,足有二丈許,一根根方形立柱,上面掛在一幅幅版畫,阻隔人的視線。幾張真皮沙發上坐著手持紅酒的客人,見李國樓和耶利亞都禮貌的站起,互相介紹認識。

請進來銀行的幾名大股東,也已潛伏進入英租界,李經義、載瀅、包一同攜葉塞尼亞都在大廳里閑談,大家微微點頭,互相打著招呼。大哥李國蘊,姐夫譚國喜趁著大好良機,和高官權貴相談甚歡。

謝麗雅·司密斯的大哥賴特·司密斯上海趕來,來慶祝請進來銀行開張大喜。謝麗雅房地產公司成立,就屬於秘而不宣的事情。李國樓在英國倫敦最後的一段歲月就是住在他們家里,雙方熱烈的擁抱,訴說離別這幾年的事情。

賴特·司密斯是李國樓大學的同學,因為一場的打架的緣故兩人相識,而李國樓則因為打架被學校勸退。而後李國樓搬離學校,住進賴特·司密斯家里,這才有他和謝麗雅相識。兩人訴說著往事,不甚唏噓。如今賴特·司密斯在上海英國公使館做事,任職參譯之職。

賴特·司密斯是他朋友,也是大舅子,就屬於可以收買的英國人,李國樓遞把盛懷宣介紹給賴特認識,讓他們倆以後在上海「多親多近」。英國人來到大清,還不是為了大賺一筆。更何況他們之間的關系,是那么親密無肩。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