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章 阿薩姆(一)(2 / 2)

天下首富 浪子刀 2152 字 2022-11-08

印度紅茶的特點是茶湯濃,顏色深,紅潤鮮亮,茶葉較大,但不顯得老。

這些人都是老茶客了,尤其是顏士璋、繆荃孫這樣的文人,品茶的功夫都很深。

過了片刻,繆荃孫就先和胡楚元說道:「大人,很可惜啊,湯色倒是很不錯,味卻有點酸苦,香氣更是過重了,本地人種茶,未能盡得我中原茶藝之精髓啊。」

聽他說完,顏士璋和葉富等人也都是微微點頭,看起來是意見很統一。

胡楚元自己何嘗不是品茶的高手,他慣常喝的茶都是國內最頂級的綠茶、紅茶、烏龍,而他最喜歡的是烏龍茶和龍井。

他也各自都喝了一點,每杯之間都用清水漱口,免得錯味。

比起國內的茶,這些茶的口味確實有點奇特,味道酸苦……他不覺得,只是味道比較重。

總的來說,這十幾種印度紅茶的特點大致相同,湯紅味重。

他自己並沒有發表意見,因為他很清楚,他的口味被養刁了,其實品不出印度茶的好處。

他看向伍淑珍,對她的品嘗和評價充滿了特殊的期待。

見他這么奇特的看過來,伍淑珍莞爾一笑,道:「我倒覺得還不錯,至少看起來不錯,乍喝的時候有點不舒服,像是沒有煮透的感覺,還殘留著新鮮茶葉的生澀味。多喝了一點,感覺就好多了。不知道它在外國的賣價是多少,如果按照我們在茶市上買來的價格計算,三個洋圓就能買兩磅,實在是很便宜!」

胡楚元正要接著說話,華蘅芳卻忽然道:「這是用機器大規模炒制所導致的,因為他們用的炒鍋很大,像個圓球,外部加熱,螺旋槳一般的炒鏟子在里面翻轉,必然不如我們的手炒法精細,茶葉內部沒有炒透,所以就會殘留一絲的生澀味。這樣的工藝呢,味道雖然略差,但在成本上無疑是低廉的。」

胡楚元不免有些驚喜,和華蘅芳問道:「原來你清楚這些啊?」

華蘅芳笑了笑,道:「幾年前,有一家英資商行想把這些機器賣給徐老板,徐老板就邀請我去考察一下,也看過英國人當場使用那套機械,算是略有了解。」

他說的徐老板自然就是徐潤。

徐潤加入江南商行後,原有的茶葉生意和茶棧、茶行都並購到江南商行,使得商行在茶葉生意上迅速擴張,在整個江南五省的茶葉市場上都有了不小的份額。

胡楚元想了一下,和華蘅芳問道:「有辦法將這種生澀味去除嗎?」

華蘅芳搖了搖頭,道:「如果能有辦法去除,徐潤當初就肯定會買幾套機械開辦西式茶庄,這不是機械設計和制造上的問題,而是使用大炒鍋所必然產生的問題。」

「哦!」

胡楚元有那點失望,但也高興,這意味著印度茶葉至少在國內是很難推廣開的,除非英國人繼續提高技術水准和機械設備。

他有感嘆一聲,道:「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大家看起來是我在生意上的事,其實,這是真正的國事,而且是我們國內最大最重要的事。大家想一想,茶葉以前是國內的第一出口資源,為咱們換回了多少白銀?可這些年呢,我估算了一下,過去十年中,中國茶葉每年的出口總量並沒有明顯的下降,可茶葉的價格卻一直在跌,另一方面,國際茶葉出口總額卻在保持每年7%的增幅。這意味著印度茶葉每年都在高速增加,產銷量是十年翻一番,三十年之後就是四番。那時候,咱們的茶葉怕是再也無法出口了!」

顏士璋、繆荃孫都不敢說話,身為幕僚,他們在生意和經營方面的能耐還不如一個商行伙計。

顧家相比較年輕,當即就笑道:「大人多慮了,印度人又不善於種茶,而我國則是數千年之產茶大國,國運深遠,茶藝精湛莫深,非外人所能習傳。」

伍淑珍淡淡的輕笑一聲,和胡楚元商量道:「英國應該是世界上的第一茶葉進口大國吧?」

胡楚元點著頭,道:「他們占了全球茶葉進口市場的7成,法國、俄國和西班牙排在其後,隨後是美國、德國、土耳其。」

伍淑珍一貫是個很優雅的女人,笑盈盈的建議道:「我倒覺得美國的市場空間很大,目前的美國有接近五千萬的人口,其中有25%的人集中在城市,美國又一直遵循雷蒙德高薪主義,消費能力是非常強大的,關鍵是如何推廣和開發。美國以制造業為立國根本,生活節奏很快,不像英國人那樣有充裕的時間享受生活。」

她的話倒是提醒了胡楚元。

英、法、俄、西這四大茶葉進口國都是生活節奏較為緩慢的國家,而制造業強大的美國和德國,雖然總體經濟實力很強,經濟繁榮,卻並不是茶葉的主要消費國。

然而,如何開發美國和德國的茶葉市場,如何在英法俄西四大傳統茶葉市場上保持競爭力……這些問題,胡楚元並沒有一個答案。

因為胡雪岩的關系,胡楚元從一開始就對生絲業有著充足的考慮,再加上家族的根基,他才能迅速對中國絲業作出反應和調整。

茶葉呢?

胡楚元曾寄希望於徐潤,可徐潤畢竟不是他,徐潤是要賺錢的,此時的徐潤更希望將精力和財力集中在上海的地產業上。

對於胡楚元所在考慮的大問題,其他人都愛莫能助,未免有些手足無措的感覺。

眾人都沉默了一會兒,葉富忽然和胡楚元問道:「大人,您能不能和咱們說說,此事影響到底會有多大?」

胡楚元想了想,站起身在房間里走了幾圈,這才和大家解釋道:「英國人是咱們最大的茶葉買家,占據中國茶葉出口的七成江山,可他們在印度搞起了茶園,以後只在印度買茶葉,那咱們的茶葉怎么辦呢?諸位可能還是覺得這不過是一門生意,可是,這門生意不僅關系中國的聲譽和尊嚴,也關系著幾千萬茶農及其家眷兒女的生計。」

聽了這話,大家都不免有些唏噓。

繆荃孫依然有點不解,和胡楚元問道:「大人,咱們以前也沒有和洋人出口國過茶葉,百姓過的不是挺好嗎?既然英國人不買咱們的茶葉,可咱們自己也會買的呀?」

「是啊!」顧家相和華蘅芳都微微點頭。

不用胡楚元回答,伍淑珍就笑道:「兩位先生的道理看似簡單直接,其實並不對。國家的發展也和做學問一樣,不進則退,因為別人總是都在發展的。如果沒有茶葉出口,我們無法從國外吸取大量的白銀,國家經濟就很難增長,也將進一步落後於世界。國家積弱落後,必然會有圓明園的事情發生,俄國也才敢於侵占伊犁。」

「這樣啊?」繆荃孫似乎有點懂了。

胡楚元不免有些苦笑,沒有外貿出口,沒有資金流入的弊端,在很多年後的中國,即便是高中生都能懂,可在今天,連繆荃孫、顏士璋這樣的進士學者都不懂如此淺顯的道理,還得要他來解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