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借禮言事(1 / 2)

帝國 戒念 2569 字 2022-11-09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帝國最新章節!

第七十四章借禮言事

第七十四章借禮言事

就在第二天朝廷頒布詔令,對於先前還停留在中書門下兩省討論的針對今後科舉次數增多進士的擢升恩典裁減終於形成法令頒布天下施行——制科第一等及進士第一名任用為大理評事,簽署兩使幕職官事,代還後升為通判,再次任職期滿使用為館職;制科第四等與進士第二三名授予兩使幕職官,代還後改任為次等京官;制科第五等與進士第四五名授予試銜知縣,代還後遷任兩使幕職官……

朝廷這一法令使得去年頒布的兩年一科舉考試的詔令算是打了個折扣,原本是四年一考錄取進士每榜四百人為額。這樣一來按照先前去年的新詔令做法,雖然同在四年之內錄入數額沒有變化,但是借此可以將進士的升遷度給壓下來。

王景范是丁酉科進士,這一科的進士原本是這條新詔令的受害者——官場上是一步慢步步慢,在地方上多待一年就意味著自己升遷的機會減少一分。官場上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越往上高品級的官位是有限的,既然在科舉考試中千軍萬馬殺出來,若是不在仕途上勇猛精進就實在對不起這個進士出身。進士顯貴不是在東華門唱名受人矚目,其根源便在於其升遷度快,如若不然誰還關注進士唱名?這條詔令使得進士升遷度大受壓制,至於制舉科本身就很難考而大宋立國以來制舉從來就是第三等為最高,就是這第三等還只有一個人獲得,等若制舉考試更成ji肋一般。

不過王景范提前回京詔試使得他成為丁酉科進士中唯一一個逃脫此項詔令的進士,其他人可就沒有這么好運了,即便他那一科的進士二三名被授官一州通判也要老老實實的再多干三年才可回京試館閣。盡管丁酉科這屆進士文星璀璨、能人輩出,但是在這一步上顯然與王景范相比落後了一大步——被王景范列為同科頭號對手的呂惠卿現在還在真州任推官,按照其詔令他中規中矩的升遷,再過四五年他未必能夠回京詔試成為京官。

正如歷朝歷代以來所有的法令都是用來鑽空子的一般,王景范自然清楚這條詔令自然擋不住那些有真本事的人——呂惠卿的小傳對他在熙寧之前的介紹非常簡略,但他卻能夠從中看出一些端倪,這個真州推官根本用不著坐滿六年的地方官就回到京師了,他的學問使他得到了歐陽修、曾公亮和韓絳的推崇,這自不用說還有王安石。只是類似呂惠卿這般人物終究還是少的,蘇軾、蘇轍、曾鞏、程顥自然也是有這個實力的,不過他們都不具備呂惠卿那樣向上爬的野心動力。

「終究還是文人治國啊!」王景范輕輕的用手指磕著桌面,雖是早有這份心理准備,但在接到這份詔令後還是感到有些悵然。朝廷諸公在一些問題上固然有些迂腐會揪著立儲的事情對皇帝持續頻繁的施加壓力,但這中間卻是有著極為高明的遠見,而這份詔令若是真的按部就班的實行,也確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冗官和一些進士出身官員進身過的問題,甚至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給炙手可熱的進士科考試降降溫。

不過若是所有的詔令都能夠嚴格實行的話,那天下也就沒有這么多煩心事了。總會有人能夠憑借各種手段來突破種種限制達到目的,只是開始的時候是憑真本事,後面就越來越變味直至讓詔令形同虛設,最終壽終正寢被廢止。

「經義!經義!」對於呂惠卿這樣如此能耐的同年,王景范自然是極為關注對呂惠卿的小傳幾乎是倒背如流,不過若不是因為這項詔令他還真的有些忽視了呂惠卿,這全是因為他升遷太過迅已經忘卻未來的一些對手了。

呂惠卿的跡固然是得到了王安石、呂公著、韓絳等人的贊賞,但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他學術優秀——官員考課升遷,又無著作、著作風評如何也是其中重要的考量標准,而著作本身也可以反映一個官員執政的態度如何,如那《三經新義》便是王安石為變法的需要而撰寫的,甚至成為官學的教材,這與歐陽修借貢舉來推行古文運動的做法如出一轍。

雖說進士放任一方為官很快便調回京師的事情屢見不鮮,甚至還有剛剛授官尚未赴任之時便被改成京官的也有先例。不過王景范細細想來自己調回京師一來是在地方上淤田興修水利擋了別人的財路被人暗算所致,但若無他在布衣之時的那兩本著作,想來也不會被皇帝授官翰林shi讀。王景范也知道正因為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等人在學術上的卓著表現,使得他們在後人眼中幾乎掩蓋了其政治上的缺失,至於大文豪蘇軾更是如此——按照父親的話來說,凡是反對蘇軾的都是錯的,可見文名在大宋之重堪稱登峰造極。

對於抑制進士出身的官員進身過的詔令頒之後,倒也沒有引起太多的議論,先前便有各種小道消息傳出,加之年初之時便有兩年一考的詔令,只要稍微有點腦子的學子都可以理解。這兩項詔令若是和在一起,按理說就朝廷取士的數量與先前沒有什么變化,不過縮短了兩次科舉考試的間隔時間,無疑大大方便了那些處於偏遠軍州的考生,尤其是蘇軾兄弟那樣的川籍考生,他們數量大才高,能夠從解試那關創出來無不是才子自然也就心高氣傲,他們怕的不是上榜進士數量少而是間隔的考試時間過長滯留京師,至於升遷度慢那也要等中進士之後才考慮的事情。

&n.闈是由誰來主持,按照往常的慣例皇帝一般都會在正月初十之前宣布這項人事任命——主考官的喜好對於應考學子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若是皇帝再次任命歐陽修為主考官的話,那無疑所有的考生絕對不敢像上次那樣以太學體應試。不過王景范卻知道歐陽修一定會主持這次科舉考試,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太學體被邊緣化,更成就了歐陽修的「八大家」之一的地位。<.闈主考官之時,京東提點刑獄韓宗彥上書彈劾知府劉沆,因為劉沆原是宰相使得此事又倍加受人關注。韓宗彥是韓億長子韓綱之子,歐陽修的長女婿,論輩分又是王景范的大舅哥,不過王景范不用韓絳的提醒也知道這算是韓絳等人策劃的一部分——當年劉沆去相位固然是因為其設計坑害文彥博,不過文彥博坐上了昭文館大學士,富弼監修國史,劉沆遷兵部shi郎,輪座次劉沆位於富弼之下,這個次序是不合理的先前沒有前例是學士楊察的失誤。

按例宰相乘間復徙之兵部,這個兵部不是兵部shi郎而是兵部尚書,最終改劉沆為國史相,富弼為集賢相。這件事卻並沒有因為官職的改動而過去,劉沆上書炮轟言事官「自慶歷後,太賤官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無當否悉論之,必勝而後已,專務抉人陰si莫辯之事,以中傷士大夫,執政畏其言,進擢尤……」,這還不夠劉沆遂舉行御史遷次之格,滿兩年者與知州,恰巧范師道和趙抃年滿求補外任,劉沆借此批復卻惹惱了御史中丞張昇彈劾劉沆挾si侵擾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