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康有為的政變(1 / 2)

穿越1879 狼途 2201 字 2022-11-13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穿越1879最新章節!

李經述和康有為一接觸,就知道所謂的康聖人,只是徒有虛名。康有為的大同理想,無疑異端邪說,光緒皇帝會糊塗一時,不可能糊塗一世,什么大同世界,實在是痴人說夢。

中國的改革,若讓熟悉官場的政治大佬李鴻章或張之洞,甚至是榮祿來做旗手,都比康有為要強一百倍。因為康有為只不過是一個四品官,他做維新變法的旗手,就只能是政變,因為康有為對朝廷權力結構重組的關心,會遠遠超出了他對變法本身的關心。

李經述跟譚嗣同談過變法,譚嗣同的變法更激進,遲早一天是連皇帝的腦袋也要砍的,因為他贊美法國大革命,「誓殺盡天下君主,使流血滿地球」。所以,李經述是十分不放心讓譚嗣同去京城的,還有梁啟超,此時也一樣患了政治幼稚病。要攔住他們去京城,李經述想了想:最好的辦法就是「拖」,只要拖上一兩個月,等他們再到京城,康有為的維新變法估計就結束了。

恰好在此時,李經述得到消息,張之洞也奉召入京,但也沒去成。原來,按照慈禧太後的打算,湖廣總督張之洞是要調任中央協助光緒皇帝維新變法的。

維新變法開始前,光緒皇帝給湖廣總督張之洞發了一道「電旨」,也就是電報發送的聖旨,就傳到了武昌:「奉旨:張之洞著來京陛見,有面詢事件。湖廣總督著譚繼洵兼署。欽此。」

光緒皇帝是一個新潮的皇帝,對新生事物接受比較快,晚清還是比較開放的,在同治九年(1870年)電報就傳入了中國清政府開始使用電報的時間是在光緒五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與大沽海口炮台之間架設電線,試通電報,這是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電報線路。為提高政務效率,光緒十年中國完成全國主要線路的鋪設。當時為了傳輸漢字,當時電報編碼,主要是用數字作為筆畫的代號輸入漢字。比如6511是「軍」,2894是「機」,5710是「處」。後來,光緒皇帝正式下令:「嗣後明降諭旨,均著由電報局。」總理衙門規定,凡因緊急,公事皇帝下達諭旨或督撫上奏都可使用電報。

張之洞看到光緒皇帝這道聖旨,剛開始欣喜若狂。因為奉詔入京,並且被安排了繼任人,但凡對官場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地知道這一信號的含義,不是被「雙規」,就是將被提拔。而政績卓異、如日中天的張之洞,顯然是正出於上升通道,去京城任職,這當然是張之洞夢寐以求的機會。從1881年出任山西巡撫至1893年,張之洞已經在封疆大吏的位置上干了12年了。但凡封疆大吏,有誰不期望著能入軍機、進中央呢?督撫雖然起居八座、尊貴無比,但畢竟仍是地方干部。而帝輦之下,雖然可能伴君如伴虎,畢竟那是躋身位極人臣,張之洞當年出京城鍛煉,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再回到京城。

不過,對於輔佐光緒皇帝和康有為維新變法,張之洞敏銳的政治嗅覺,讓他感覺到了這或許不是機會,而只是一次「危機」而已!

在張之洞接到入京「電旨」後的第二天,他急電楊銳,打聽為什么要他進京:「此次入覲,兩宮意若何?朝廷有何議?」。張之洞要求楊銳回電時務必加「急」字,以便及時溝通,急迫之情,溢於言表,同時,他拖著不肯進京,致電總理衙門,表示手頭工作多,總要「大約十數日」後才能動身,「既有垂詢時間,如有急辦而可宣示者,可否先為諭知一二條,以便隨時豫為籌擬上陳。」

不久,光緒皇帝再度來電旨:「前諭該督(張之洞)迅速來京陛見,自當聞命即行,何得托故遷延,致稽時日。至面詢事件,豈有豫為宣播之理?所奏毋庸議。欽此。」

張之洞不敢怠慢,一邊立即動身,一邊臨時抱佛腳,向正在俄羅斯首都彼得堡的前駐德公使許景澄討教國際局勢是不是發生了重大變故。在經過南京時,張之洞還和兩江總督劉坤一進行了密談,後來,張之洞終於抵達上海,准備在此換海輪北上。

這時候,楊銳的電報給張之洞回了電報,詳細匯報了慈禧和光緒皇帝的沖突,張之洞覺得這趟渾水太深了,自己不宜去京城,但又不能不奉旨,於是就命人導演了一出大戲。

不久,張之洞的後院起火了,湖北沙市出事了。一位湖南籍的面館工人,在沙市招商局門前隨地小便,與招商局更夫發生沖突,被更夫用扁擔打傷,激起湘人憤怒,次日,集體趕到洋關驗貨廠門口小便示威,遭到再度阻攔。湘人倏即聚眾,登時放火將稅司洋務、關署、招商局及日本領事公寓住宅、扦手坐船同時放火,並阻水龍不許往救。這其實只是一起本該歸城管處理的衛生事件,卻因為摻雜了湘鄂兩省人的地域沖突,及民間對國企、洋人的不滿,擴大了,根據江海關沙市稅務司、英國人牛曼的報告,財產損失應該高達10萬兩,史稱「火燒洋碼頭」事件。

荊州將軍祥亨的報急電報就飛到了京城。駐英公使裕庚也發來電報:「英因沙市領事館案,派兵船兩只來華。」在這樣的情況下,光緒皇帝只好電令剛到上海的張之洞,立即返回湖北,「俟此案辦竣,地方安靜,再行來京。」

李經述心想張之洞這老狐狸不惜放火都不去京城,這次康有為的變法維新,估計會比歷史上的百日維新更加短命,於是,命朱紅燈帶人在山東大學堂正在建的飯堂放了一把大火。雖然這次大火沒有照成人員傷亡,但李經述認定這把火是拳匪所放,讓譚嗣同一定先查個水落石出,是不是拳匪死灰復燃,譚嗣同也覺得此事不難,做事有始有終,李經述還派人去湖南接譚嗣同的家人,讓他們一起進京。因為此事涉及到山東大學堂,李經述便讓梁啟超先協助調查了,查明了事情再去幫康有為。譚嗣同和梁啟超便沒有立即去京城。

果然不出李經述所料,康有為對奪取朝廷權力的關心,遠遠超出了他對變法本身的關心。獲光緒賞識後,康有為改口大聲疾呼「中國惟以君權治天下」,而「定憲法,開議院」這個曾長期被當作維新主要舉措,就被他徹底拋到了腦後,整個百日維新,康有為始終在不遺余力地強調君權必須乾綱獨斷,既不要憲法,也不要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