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1 / 2)

穿越1879 狼途 2366 字 2022-11-13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穿越1879最新章節!

得到慈禧的首肯,光緒皇帝決定大刀闊斧改革,他下旨任命康有為當工部主事,給康有為升官,加快了變法步伐。一時間,康有為在京城聲名大噪,很多維新變法的中間派都投到翁同龢和康有為門下,參與變法維新。「帝黨」的勢力迅速膨脹。只有李鴻章、李經述、張之洞等務實的洋務派,清醒地意識到康有為變法的問題,同他們保持距離,李經述甚至對李鴻章預言:「這次變法維新,過於倉促虛空,爭權奪利乃是實質,恐怕難超過百日。」

此時,康有為狂妄到連李鴻章也不放在眼里的地步。康有為成立強國會,李鴻章派袁世凱去帶他送上白銀千兩,略表心意,康有為很有骨氣地拒收,還把袁世凱晾在門外一個時辰,氣得袁世凱當即回了天津。

李經述當時還在天津,問袁世凱對康有為的印象如何?袁世凱回答說:「此輩閱歷甚淺,不足為謀。」

1893年,光緒皇帝頒布「詔定國是」,正式開始變法,比歷史上的「戊戌變法」提前了五年,這一次變法的主角,依然是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大臣、戶部尚書翁同龢,工部主事康有為、刑部主事楊深秀、內閣中書楊銳、刑部主事劉光第,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也從廣東南海老家趕來北京幫忙。

剛開始,光緒皇帝頒布了雪花般多的新令,讓各省修鐵路,辦洋務,試探慈禧太後的態度,只是小打小鬧,這些舉措在慈禧太後的可接受范圍之內,慈禧沒有吭聲。

不久,光緒皇帝試著給慈禧太後扔了一顆「手榴彈」:光緒皇帝開始改革官制,裁撤了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大理寺等六個閑散衙門,相當於一下子撤掉了六個中央直屬機關,改革力度空前,慈禧太後依然沒有吭聲,在頤和園里悠閑地看昆明湖的日出日落,「帝黨」一片歡呼雀躍。康有為更有一種拯救天下「舍我其誰」的豪情,建議光緒皇帝再大步向前走。

這時,六部九卿的守舊官員坐不住了,因為有謠言,裁撤了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大理寺,下一步光緒皇帝和翁同龢、康有為他們要裁撤六部九卿。整個京師惶恐,守舊的老臣排著隊到頤和園找慈禧太後告狀,說現在朝中只有一個臣子能承皇上的意,那就是翁同龢;只有一個讀書人入得了光緒皇帝的眼,那就是康有為。

慈禧太後面不改色,安慰群臣說:「你們說了半天,不就是擔心自己的官位不保嗎?汝等暫且回去,哀家馬上下一道懿旨,收回二品以上大臣的任命和裁撤權,這樣你們這些朝中大員,就可安心回家睡覺了。」

得了慈禧太後的保證,這些朝中守舊官員才停止了哭泣,打道回府了。慈禧太後沒想到,她的懿旨剛發,五天後,光緒皇帝和翁同龢就給她扔了一顆「炸彈」!八月十九日,光緒皇帝未請示慈禧太後,就下了聖旨,罷免了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騤等六名高官,理由是他們不執行皇帝的維新旨意。

這六名高官都是一品大員,光緒皇帝這么做,是翁同龢和康有為的主意,殺一儆百,一下子罷免六位高官,帝王的威嚴馬上就會被樹起!不過,這樣一來,慈禧太後那道要求二品以上官員由她處理的懿旨就成了一紙空文,相當於給了慈禧太後一耳光。慈禧太後不愧是搞政變出身的高手,她這時被打臉了竟然還不還手,若無其事在頤和園吃齋念佛,面對那些找她哭訴的大臣,也令其「暫且忍耐」!

見慈禧沒有反對,翁同龢和康有為大喜,覺得這老太婆不敢吭聲,肯定是被變法的氣勢嚇倒了,現在全國上下,無不為皇上的變法維新叫好,光緒皇帝維新變法,還登上了《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最重要的是,連泰西各國洋公使也積極支持光緒皇帝變法。他們料定慈禧不會再干涉時政,決定一鼓作氣,給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後黨」扔了一顆「原子彈」:開始朝李鴻章下手!搞倒李鴻章,翁同龢等這一天,已經等了近三十年,想得都快發瘋了!

光緒皇帝對朝李鴻章下手還是有點猶豫不決,問翁同龢道:「翁師傅,李鴻章是太後倚重多年的重臣,而且對維新變法也比較支持,如果動了李鴻章,太後豈會善罷甘休?」

翁同龢道:「現在天下人人都支持變法,打了李鴻章這只大老虎,就說明朝中沒人不能動,天下必然信服皇上,以後變法維新的阻力會小很多。」

光緒皇帝還是猶豫不決,翁同龢說,可以先試試。光緒皇帝在翁同龢的大力慫恿下,下詔罷免李鴻章總理衙門總署大臣之職。

翁同龢的想法,是先罷免李鴻章總理衙門總署大臣之職,如果慈禧太後不吭聲,他就接著慫恿光緒皇帝罷免李鴻章北洋通商大臣之職,如果慈禧太後依然不說話,就建議光緒皇帝罷免李鴻章直隸總督和大學士的職務,讓李鴻章告老還鄉!不過,這一切,只是翁同龢做的春秋大夢而已,正如他和康有為「變法三年讓中國自立富強」的烏托邦之夢一樣!

變法維新動到李鴻章頭上,已經觸及了慈禧太後忍無可忍的底線。慈禧太後秘密傳召榮祿到頤和園,讓他調動京城兵馬,做好囚禁光緒皇帝的軍事准備。為了再給光緒皇帝一次機會,慈禧沒有急於下手,她帶著光緒皇帝去探望了賦閑的恭親王,借機敲打光緒皇帝。

恭親王奕自從復出的機會被李經述攪黃之後,病情就越來越嚴重,到了1893年9月,就基本卧床不起。他似乎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能很快就要走到終點,但他深為憂慮的還是大清帝國的未來,他期待中國能夠在洋務的道路上繼續前行,依然不希望清政府進行太大的改革,更不要聽信康有為那些極端激進變革的建議。

慈禧太後知道恭親王的心思後,兩次和光緒帝多次前往探視恭親王,恭親王也利用這樣的機會向太後和皇上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恭親王躺在病床中,見到慈禧和年輕的光緒皇帝,掙扎著要丫鬟扶他起來行禮。慈禧太後說免了,恭親王掙扎坐起後,對光緒皇帝說:「皇上,老臣有一言,不得不說,現在爾父已仙逝,老臣也命不久矣,請皇上尊重太後,她畢竟政事嫻熟。汝在用人行政上要格外小心,恪守成法,維系人心,與那些忠於大清國的大臣們,比如李鴻章、榮祿等共同商量,治理國家,經武整軍,富國強兵。吾雖在府內,亦聞有廣東舉人主張變法,皇上當慎重,不可輕任小人。」

光緒皇帝這時有了自己的主見,回答恭親王說:「當今天下,人心思變,朕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

恭親王咳嗽了兩聲,道:「皇上,大清國確實應該進行某些方面的改革,但這種改革只能是舊有體制的完善,而不能另起爐灶從頭開始。翁同龢、康有為等人的所謂『從內政根本』進行改革的構想,以及在內廷設立制度局的想法,實際上是要另起爐灶,意在廢我軍機。果如此,以皇上的政治智慧和經驗閱歷,勢必淪為翁同龢、康有為手中的傀儡,那樣不僅對我滿洲皇族不利,對大清王朝也極端危險啊。望皇上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