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三章 書院一游(2 / 2)

三國第一強兵 鱸州魚 1580 字 2022-11-22

「各位說的都有道理,但考慮的未免不夠周全。其一,新政種種,都是沒有先例的,沒有先例可循,就有失敗的可能,各位卻沒有考慮到彌補的措施……」

「二來,各位的議論都是居於眼下的局勢,可亂世之中,局勢瞬息萬變,就算驃騎將軍有休養生息之意,可一旦中原亂起,他又豈能置身事外?到時候各位所議,豈非不合時宜?」

「更何況,驃騎將軍東渡,未必沒有開辟海外疆土的意思,如果真能成功,墾荒令不是依然有其用嗎?」

諸葛亮語速很快,轉眼間就完成了他的長篇大論,引得眾人驚異連連。

「他是誰?新來的學生嗎?」

「年紀不大,見識倒是不錯,就是有些沒搞清楚狀況……」

「是啊,天下大勢,那是軍事學院那邊的課題,與民政無關,今天的課題,只是要修改完善墾荒令,並討論其到底是否應該繼續沿用。」

「也難怪,新人總是這樣的,咱們泰山書院本來就與眾不同么。」

「小兄弟,你是哪個學院的?難不成是要軍政並修?不知道……你不會是今天第一天來吧?今年多大了……十二歲?嘖嘖,了不得啊,了不得,我十二歲的時候,哪有這種見地?」

這種一出口,就震驚一片的場景,諸葛亮經歷得多了,但今天這種效果還是第一次遇到。剛才還爭論得面紅耳赤的眾學員議論紛紛,只是議論的內容,卻與諸葛亮想象的全然不同,他發現,這一次,自己好像確實沒搞清楚狀況。

正尷尬間,賈詡過來解圍了:「幼安先生,各位,這二位是荊州鹿門山的高弟,來此一為觀摩,二來也是考慮要不要在此進修的意思……」

「荊州來的?」

「我泰山書院的影響力已經那么大了嗎?」

眾學員又是一陣驚嘆,管寧卻只是微微頷首,然後便轉向了眾人:「遠來辛苦,就請在書院中多看看,提些意見,以供改進吧。各位,咱們繼續……」爭論又開始了。

跟著賈詡走出了老遠,諸葛亮仍然非常疑惑,他壓抑不住的問道:「文和先生,這書院之中,難道是各學各的嗎?」

「正是。」賈詡點頭,解釋道:「主公認為,天下英才固然很多,但普通人卻更多,若是僅憑百里、千里挑一的人才治理天下,久而久之,就會重蹈桓靈時代的覆轍,世家、名士占據朝堂,普通平民沒有上升之階,最後形成兩大陣營,發生激烈的對抗。」

「所以,書院中教的學生都是有所專精的?」

「不錯。」賈詡贊許的看著諸葛亮,對自家主公極為重視的這二位,他也很欣賞,特別是聰明外露,心思敏捷的諸葛亮。即便在泰山書院這種無處不顛覆常理的地方,他也是很快就適應了,而且還沒被剛才的小小烏龍事件所影響,足可見他心性之堅毅。

「這里秉承的理念是有教無類,如果用從前的教育方式,從經史中悟出大道理,然後領會如何將這些道理應用在實際之中,普通人肯定達不到天才的高度。不過,若是根據各人天分的不同,專注於某個領域,未來在這個領域上的成就,未必會在天才人物之下。」

賈詡停步,向身後指指:「適才遇見的那些,就是政法學院的學員,多半都具備記憶力優秀,心思縝密的優點。他們學習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在將軍府指引的大方向下,專門從事政令的擬定、實施、修改,法令的完善等工作……」

這個方式是王羽參照後世的大學設置出來的,深度比不過這個時代的教學方式,但科學性和系統性卻遠在後者之上。

華夏傳統的教學方式,更適合培養天才,等到科舉出現後,就變成只培養天才和書呆子了。而在變革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教育,王羽早早的搞出了個書院來,當然不會繼續沿用原來的教育模式。

天才,他這里已經不少了,但要想支撐起一個新的紀元,需要的是更多的普通人。

這些道理,賈詡就沒解釋了,但從兩名少年若有所思的神情中,他看得出,這二人多多少少的都體會到了這層道理。

賈詡心中驚嘆:果然是不世出的天才人物,主公的眼光確實了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