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什么是天命?(2 / 2)

朝廷大義就是調和階級矛盾,這是它的權力,也是它的義務。

這是大明自正統十四年天變之後,政治大思辨的重要成果,胡濙怎么可能輕易告訴尼古勞茲這個外人?

胡濙繼續讀著尼古勞茲的游記,繼續說道:「偉大而貪婪的皇帝,將一些富戶抄家,如同河流一樣的銀子都源源不斷的流進了皇帝的私庫之中。」

「而最近大明皇帝推出了一種名叫國債的工具,似乎想要將負責鑄幣的兵仗局,變成皇室私產。」

「這么殘暴而貪婪的手段,大明的臣工似乎害怕皇帝的責怪,居然沒有一個人敢說出來。」

胡濙讀到這,面色真的頗為復雜,他疑惑的說道:「你覺得大明的皇帝缺錢嗎?」

尼古勞茲面色奇怪的說道:「陛下似乎很吝嗇,聽說陛下的禮服都是洗過再穿的,陛下如此的富有,又是如此的吝嗇,就像是一個守財奴一樣。」

尼古勞茲看胡濙的臉色越來越差,趕忙補充的說道:「大明是一個文明的國家,他的君王甚至允許他的臣民討論他的缺點,我才這么說的。」

泰安宮和戶部的燈盞只有一顆燈芯,這是天下眾所周知的事情。

胡濙立刻漲紅了臉,憤怒無比的說道:「陛下的冕服洗過再穿,是因為造價太過於昂貴了!陛下尚節儉,眾所周知,這是美德!容你這個番夷在此饒舌?!」

「你懂什么!」

尼古勞茲滿臉迷茫的說道:「不懂所以才問啊。」

胡濙眉毛一挑,發現自己中了尼古勞茲的激將法,他知道尼古勞茲想問什么,但是他就是不說。

胡濙恢復了往日的風輕雲澹說道:「也就是陛下胸懷像山谷一樣寬廣,不跟你計較,否則就你這段話,就夠你死一百次了。」

尼古勞茲極為遺憾,胡濙這個老狐狸,太過於精明了,什么都問不出來。

在胡濙看來,陛下是極其大度的,讓人說話,大明亡不了,皇位也丟不了,即便是再生氣,陛下也會良言嘉納。

尼古勞茲想問什么?

他哪里是想問皇帝為何是個守財奴,他分明是想問,為何白銀流入國帑、內帑時,是對半均分?

而皇帝占了一半的道理是什么?

調和階級矛盾需要各階級的利益代言人,調和的過程中需要一個裁判,而這個裁判就是皇帝。

皇帝憑什么調和階級矛盾?

軍事、政治、文化、經濟四大領域,皇帝都要擁有繞開各個階級利益代言人的能力,才能調和階級矛盾,才有資格做裁判。

否則你憑什么做裁判?

在大明這叫大權旁落,神器僭越。

胡濙自然不會跟尼古勞茲解釋的那么通透,他愛怎么想怎么想,愛怎么寫怎么寫。

尼古勞茲有些不甘心的說道:「胡尚書是太子少師,負責教導皇嗣,胡尚書不告訴我,會告訴五皇子嗎?」

他不懂,他可以帶著遺憾去死。

但是羅馬的希望,閃電歸來的依仗若是也不懂,那閃電般歸來的結果就是一閃而過,消失的無影無蹤。

胡濙頗為確切的點頭說道:「陛下說讓我教皇子們,自然會教五皇子,如果五皇子上學的時候,我還活著的話。」

尼古勞茲聽到了這種模棱兩可的回答,無奈的說道:「但願胡尚書長命百歲。」

胡濙看著尼古勞茲迷茫的神情,點了點桌子說道:「我給你指條明路。」

「謝胡尚書。」尼古勞茲趕忙道謝。

胡濙頗為認真的說道:「多看看邸報,上面啥都有。」

尼古勞茲略顯絕望的說道:「邸報我也在看啊,可是卻看不出什么來。」

胡濙一樂說道:「那就多看幾遍。」

胡濙從會同館出來的時候,已經過了中午,他慢慢悠悠的向著講武堂而去,劉吉在胡濙的身後亦步亦趨。

「胡尚書,為什么不告訴他呢?」劉吉帶著求知的態度問道。

胡濙搖頭說道:「陛下說過,蠻夷都是群養不熟的狼,再說了,你就是跟他講,他沒有設身處地的站在大明的角度去想,他也想不明白的。」

「說了也不懂,不如不說。」

劉吉不住的點頭說道:「謹受教。」

劉吉編纂完了《景泰寰宇通志》之後,就回到了翰林院,入朝為官成為了七品的禮科給事中,算是正式入仕了。

這一年來,劉吉一直跟著胡濙,他最想學的就是胡尚書的無德。

劉吉是胡濙早就尋摸好的無德之人。

胡濙的無德是朝政反反復復被逼的,劉吉的無德是天生的。

劉吉看著健步如飛的胡濙,只能贊嘆胡尚書養生有道。

他緊走了幾步問道:「胡尚書,一會兒講武堂要有鹽鐵會議,胡尚書要去嗎?」

「去,你也一起去。」胡濙自然是要參加鹽鐵會議,否則禮法成了不便之物,禮法成為了阻礙大明前進的絆腳石,那禮法還有存在的必要?

劉吉想起最近京中的事,滿是笑容的說道:「襄王殿下除了朝會和廷議的時候露面,這都一直躲著朝臣,這得虧是五皇子出生,讓殿下好生的緩了一口氣。」

「據說這幾日襄王殿下都沒回襄王府,一直在御書房待著。」

朱瞻墡不回襄王府是因為回不去,大明的宗室都在澄清坊十王府住著,這降襲制一出,大明的宗室就一直登門,鬧得襄王府雞犬不寧,襄王是有家不能回。

就連朱瞻墡的三個兒子,也是對朱瞻墡橫眉冷目,怨念極深。

有的人想削減待遇,得到自由,有的人只想混吃等死。

胡濙略帶幾分感慨的說道:「襄王殿下,不容易啊。」

胡濙和劉吉趕到了講武堂聚賢閣的時候,稍坐片刻,就等到了襄王。

朱瞻墡坐在了次座上說道:「無須多禮,今天的議題只有一個,利柄論之專賣。」

「孤以為柴米油鹽等四類,朝廷最少掌控六成甚至更多,防止商賈哄抬物價,引起民生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