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2 / 2)

「胡少師那是太子少師,王直也是太子少師,就是教太子,那也是胡少師和王少師,跟他們這幫翰林、講筵學士有什么關系。」汪皇後沒好氣的說道。

翰林的一些老翰林們,在國事上惡了陛下,在太子教育的問題上,惡了汪皇後。

之前王直在文華閣給太子講學的

時候,會帶講筵學士,若是商輅來還好,商輅是個斯文人,講規矩,從來不和宮嬪們閑言碎語,若是其他人來,這幫巧舌如簧的翰林經常哄得宮婢直樂。

若是閑聊幾句也就罷了,關鍵是這些翰林撩撥這些宮婢,還被興安給查到了,汪皇後把這涉事的宮婢趕出了泰安宮。

要不說這最是無情讀書人,這前腳撩撥時候,山盟海誓的翰林,在這個宮婢出宮之後,立刻就變成了負心漢。

宮婢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她是泰安宮的宮婢,這沒了這層身份,這讀書人的狠心腸就立刻露了出來。

朱祁鈺得知此事之後,就禁止王直帶除了商輅以外的講筵學士入泰安宮了,至於那位負心漢的翰林,朱祁鈺安排去黑龍江出海口的永寧寺,修碑去了。

當年王直對皇帝住在泰安宮,不住皇宮有些微詞,就上諫了幾句,朱祁鈺直接一句問王直那么好奇他吃幾碗飯?

這誅心之言,差點把王直給弄致仕。

朱祁鈺當年畫的線明明白白,他的線一點都不靈活,既然想要在泰安宮埋釘子,還被他知道了,他能輕饒才怪。

「朱愈那孩子,是個打仗的料兒,人狠話不多,上次袁彬回京,還說要收他當徒弟,可惜袁彬人在倭國短時間回不來。」朱祁鈺說起了這個養子,朱愈這個孩子沉默寡言,但是極為凶狠,而且朱愈很有軍事天賦。

朱祁鈺覺得一個孩子談軍事天賦,實在是有些紙上談兵,這要是弄個趙括出來,豈不是貽笑大方?

所以講武堂很少有人說朱愈的軍事天賦如何。

「這孩子養著養著就養大了,日後再離開,便是舍不得了。」汪皇後靠在椅背上,朱愈成丁之後,肯定要改回本姓,這孩子養的久了,那就是自己的孩子了。

「看他自己的想法吧。「朱祁鈺還是把選擇權交給了朱愈自己,等到他成丁後,自己選擇,一如當初朱元璋讓沐英自己選擇那般。

汪皇後示意朱見澄去上課,而後坐直了身子,鄭重的問道:「夫君,最近京師流言廣眾,就是夫君身世的事兒,不處置下嗎?「

「不去理它。」朱祁鈺頗為確信的說道:」朕不在乎,也沒人真的在乎。」

自從朱祁鈺在太廟殺了稽戾王之後,他這皇位無論怎么論斷,那都是篡來的,成王謙恭未篡時。

這個事實改不了,京師的流言飛語,他就止不住。

他現在皇位固若金湯,流言隨他去便是。

朱祁鈺可以不在乎這些流言,但是修史的左春坊大學士商輅不能不在乎,他又來到了胡濙的小閣樓里,就是問胡濙這段歷史該如何記錄。

「一些流言蜚語,你也找到我這里來,你這實錄不修也罷。「胡濙沒好氣的說道,商輅問這個問題,就顯得很蠢,坊間流傳那是坊間,作為當朝大學士,敢這么問,不是找死嗎

商輅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問題很蠢,但是他還是說道「按照中書舍人起居注所錄,吳太後是在永樂十六年被召入掖庭侍奉先帝。可是這就有了出入,在另外一份宣德年間的起居注上,則是記錄吳太後是宣德二年入宮。」

商輅話沒說完,若是宣德二年入宮,那陛下宣德三年出生,是漢王府遺脈的幾率就增加很多,事實的真相就像貓爪子一樣在商輅的心里撓著。

「我還找到了人證。」商輅語不驚人死不休,他十分確信的說道「是當初宣德年間的宦官陳符,吳太後和陛下在宣德三年到宣德十年一直住在陳符家中,宣德十年才建成王府。」

商輅好懸沒憋出一句,先帝在臨終前,後悔殺了漢王府滿門,在愧疚之中,認了漢王府遺脈為自己的孩子。

這是商輅排除掉除所有不可能,剩下一個再不可能的真相,唯一的情理之中。

「後人臆想罷了。」胡濙看商輅說的認真,搖頭說道:「傳聞我也聽

了,先帝從未後悔殺漢王府滿門,你沒經歷過,所以你不知道當初的凶險,和今日稽王府的情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陛下太仁慈了,以至於眼下朝臣們略顯稚嫩了。」

「陛下太仁慈了」商輅瞪著眼睛問道,胡濙是如何恬不知恥的說出這種話的,陛下登基十年辦了多少大案要案,砍了多少人?

解刳院還開著門呢!

胡濙嗤笑一聲說道「翰林院那個想往泰安宮埋釘子的翰林,陛下只是流放,而不是族誅,這不是仁慈是什么?」

「這要是在永樂年間,漢王府往太子府埋釘子的幕僚,都是什么下場?流放?做午時三刻的大夢!」

「全都夷三族了,大多數,連名字都沒留下一個。」

「你修的稽戾王實錄,我拿份東西給你看,你也不用寫到實錄里,當年漢王府滿門族誅,這是漢王府幕僚的名錄,這些人,都被夷三族了。」

胡濙打開了自己的小匣子,自己拿著這份名單給商輅看了看,又放回了匣子里。

胡濙繼續說道:「什么後悔?後悔什么?那是奪嫡的你死我活。」

「用兒女情長去猜度政斗的凶險,是坊間百姓們的權力。」

「作為朝中大學士,商學士你也用兒女情長去猜度,不僅僅是你,還有很多朝臣們用兒女情長去猜度,不是陛下太仁慈,把你們保護的太好導致的怪相嗎?」

「罵陛下亡國之君,換到什么時候,都是死路一條,滅門絕戶的那種死路。」

「也就景泰年間,這些清流言官能這么堂而皇之的做。就這,這幫人一點都不感念聖恩,毫無恭順之心。」

胡濙是在建文年間中了進士,這么些年來,若問什么年代為官最為輕松,胡濙的答案是景泰年間。

因為從建文年間到正統年間,因為頂層權力交割的種種問題,嚴酷的政治環境,當官,就面臨著一大堆的站隊,稍有差池,全家老少都跟著一起完蛋的嚴酷。

連官僚這個統治階層都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這種高壓之下,沒有人日子過得輕松。

「這…這…」商輅一時間有些失言,他一時間覺得胡濙說的很有道理!

他能跑到知名諂臣胡濙這里,問陛下身世這種的問題,不是稚嫩是什么,因為在商輅的潛意識里,陛下就是知道了,也只會一笑而過,根本不會在意,所以他才會來探究真相。

似乎、好像、可能、也許,當下就是大明建立以來,政治環境最為寬松的時候。

胡濙搖了搖頭,滿是感慨的說道∶「陛下是個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