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章 征西行動(1 / 2)

1627崛起南海 零點浪漫 2069 字 2020-06-06

在這個大航海時代,殖民國家劃分勢力范圍的方法非常簡單粗暴,在某處占領一個天然良港之後,便宣布對這里的土地及土地上的一切擁有主權,然後將其納入到自己國家的版圖當中。有的時候甚至根本就說不上占領,只要有該國的航海者抵達該地,便會搶先插旗單方面宣布主權。特別是來到遠東地區的西方殖民者,由於距離本國國土太遙遠,根本就沒辦法事事請示國內,所以這種所謂的「口頭占領」也成了常態。

當然了,如果有誰自恃實力過人,那也無需在乎自己看上的地方是否已經被別家所占領,直接帶著人馬上就是了。大家手底下過招,憑實力說話,誰也不會把這種口頭占領真當一回事——除非進行如此操作的這個國家是海漢。

除了安南國在內戰結束後為了答謝海漢軍的援助,以租界形式贈予給海漢的幾個港口之外,海漢在南海地區的殖民地幾乎全都是靠著武力一點一點硬吃下來的。過去幾年嘗試挑戰海漢的國家,無一例外都踢到了鐵板上,要跟海漢搶地盤無疑是風險極大的一種選擇。

如果海漢真在擊敗西班牙之後宣布對呂宋島的占領,那可以料想大明、安南這類國家絕對不會有任何異議,因為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爭奪這片隔海的土地。而荷蘭、葡萄牙這些國家就算眼紅,也同樣不太敢去挑戰海漢的權威。

這次在高雄港集結的北路軍中,除了海漢的幾支精銳部隊之外,也一如既往地加入了由福建軍方選派的數名軍官組成的軍事觀察團,對這次作戰行動進行全程觀摩。海漢並不擔心讓許心素的手下見識到己方的最高戰力會有什么不妥,事實上在遼東作戰期間,也一直有來自福建的軍事觀察團在軍中一同行動。國防部認為這樣做一是能鞏固雙方之間的互信,二則是讓對方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兩軍實力上的差距有多大,以打消對方的不安分念頭。

這次的軍事觀察團不僅有福建明軍武官,甚至還有來自朝鮮國的武官加入進來。遼東戰爭因為嚴冬來臨,雙方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停戰,於是在遼東觀戰的朝鮮軍事觀察團就沒事可做了。帶隊的將官名叫李希,跟國王李倧也算是沾親帶故的遠房親戚,眼見遼東無事,本想溜回朝鮮去歇幾個月,待開了春再來遼東這邊觀戰,卻不曾想海漢軍方主動向他發起邀約,請他隨軍南下,前往南海觀摩海漢軍將於次年年初展開的一場作戰。

李希也是個生性跳脫,閑不下來的人,聽聞在南邊還有仗可打,便一口應承下來,也沒問過這南邊究竟是有多靠南。當然如果當時讓他知道這個戰場是在金州以南六千里的海島上,他還真未必願意遠渡重洋跑這么遠一趟去看熱鬧了。

總之李希便稀里糊塗地跟著海漢軍一起離開了遼東,先到山東登州芝罘島盤桓了幾日,然後部隊整裝從海上南下,到浙江舟山港又逗留了幾日。李希打聽之後,得知舟山港這地方已經是在朝鮮國西南一千多里遠的地方,心道海漢所說的戰場大概便是在這附近了。誰知住了幾天之後,艦隊再次出發,沿著海岸線繼續往南行進,穿過福建海峽抵達高雄港。

這高雄港究竟在什么位置,以前從未離開過朝鮮國的李希完全沒有概念,問過海漢將領之後才知道,這地方已經在漢城以南三千里了。而走到這里,才只不過是去往戰場的整個航程剛一半而已。李希這才意識到,原來海漢人說的「南邊」還真不是開玩笑的,參戰部隊的行軍跨度竟然如此之大,也是讓他咋舌不已。他本身就是帶兵的將領,自然知道要在如此之大的范圍內進行大規模部隊調動有多困難,而這樣的軍事行動所需的後勤補給安排就更是十分復雜了。

如果以朝鮮國的軍事實力來衡量,那是萬萬實現不了這樣的行動計劃。別說去到南海,便是高雄港所在這地方,朝鮮國就沒法派出成建制的艦隊到這里作戰了。李希在高雄港逗留期間,也見到了海漢為了這場戰斗所進行著的各項備戰工作,心中暗自慶幸朝鮮國沒有成為海漢的對手。

想當初王湯姆帶著大半支艦隊來到漢城附近,其氣勢之盛便已經讓朝鮮國失去了抵抗的勇氣,而如今這支艦隊中還匯集了在遼東一線打得金人無力還手的另外幾支精銳部隊,實力自然不容懷疑。然而據說這里還僅僅只是三支參戰部隊中的北路軍而已,還有另外兩支大軍會從其他地方出發,然後在預定的作戰地點會合。

有些保密層級不太高的戰前動員會議,李希也能以軍事觀察員身份參與旁聽,所以他對於海漢接下來的作戰行動安排大致也了解六七分。李希雖然不清楚另外兩路海漢部隊的陣容如何,但既然他所認知的這些海漢精銳只能在三路大軍中擔當三分之一,想來另外兩路部隊的實力也應該相差無幾。以這樣的雷霆之勢集中攻打一處目標,想來他們的對手西班牙人應該只能自求多福了。

如今高雄港的參戰部隊基本已經萬事具備,就等著從三亞發來的啟程命令了。

事實上高雄和金蘭兩處港口集結的參戰部隊還要比三亞大本營更早完成集結備戰,原因是三亞海軍這次要帶上已經完成海試的「勇士」級原型艦一同出征,而艦上蒸汽動力系統的維護保養工作因為部分備件的質量問題,不得不臨時重新生產,因而導致了整個備戰工作的延遲。

當然軍方也可以選擇不帶這艘新式戰艦出征,但海軍堅持認為實戰才是最好的檢驗,這次的跨海作戰遠比一百次的海試都更為有用,正好可以看看這艘船在作戰狀態下的運轉還存在什么問題。所以哪怕是因此而耽擱了備戰的進度,海軍還是選擇要帶上這艘船一同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