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傑傳第17部分閱讀(2 / 2)

李連傑傳 作者不祥 5952 字 2020-08-26

掙扎是痛苦的,痛苦到極至也就以為轉機的到來。李連傑人生的轉機是遇到了徐克與嘉禾。

當時,嘉禾電影公司接觸了李連傑:「條件隨你開,答應來我這里拍電影。」這是嘉禾老板給他的話。「兩個條件,我就答應你,一、導演徐克。二、四部電影。」之前,徐克導演屬於新藝城電影公司,和嘉禾是競爭對手的關系。但嘉禾不想錯過李連傑這個人才,便經過努力,終於說服了當時香港電影界的領軍人物徐克來到其麾下。

第一部合作的電影《龍行天下》是徐克西行的第一部作品,對時裝篇的把握和寫實風格的探索,這部電影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徐克和李連傑決定回香港重新開始。

「徐導演,才華橫溢。」李連傑這樣評價徐克。「他從來不會告訴我該怎么表演,他帶著我去動物園看動物的搏斗,看到動物的捕獵,看野獸的廝殺,讓我領會動物搏斗前的精、氣、神。」

回香港之後的幾年,徐克和連傑的合作無疑是可以載入史冊的。《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黃飛鴻系列》的空前成功成就了徐克和李連傑的輝煌。兩位寂寞高手的才華橫溢,讓9o年代的香港電影在世界的一角掀起了不小的一波。獲得空前成功的李連傑成了香港電影界的炙手可熱的人物,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李連傑毅然離開嘉禾,創立自己的制作公司,在幾年間一口氣拍攝了《中南海保鏢》、《精武英雄》、《方世玉系列》、《太極張三豐》、《鼠膽龍危》、《冒險王》、《黑俠》、《給爸爸的信》、《洪熙官》等賣座的動作電影。

這就是李連傑在香港的黃金時代。此時的連傑還不到三十。

節目中,徐克導演現場連線《藝術人生》,與李連傑一同回憶他們合作中的種種往事。

為了進一步尋求事業的突破,李連傑毅然踏進好萊塢。李連傑踏入好萊塢的第一部電影是《轟天炮4》,其中他飾演一位來自香港的殺手,僅有的幾句台詞和簡單實用的動作,李連傑匆匆的完成了好萊塢的第一部作品。李連傑說,第一次制片方致電給他,告訴他飾演一位反面角色,片酬1oo萬美金。李連傑考慮後,致電給片方,表示可以接受的時候,片方告訴他,現在的片酬是75萬美金簽約。妻子利智看到丈夫如此的境遇,堅決要求回香港,但是李連傑告訴妻子,哪怕這次沒有片酬,也不會放棄這個機會,於是當李連傑再次致電片方是,片方已經把片酬壓低到了5o萬,最後李連傑簽約了《致命武器4》劇組。

之後,李連傑6續拍攝了《致命羅密歐》《the one》和《龍之吻》,而《龍之吻》完全超越了前面三部電影,當年在美國獨立日的上映檔期也使得李連傑第一次獲得好萊塢的尊敬。

好萊塢的闖盪讓李連傑再一次陷入了「寂寞」高手的境地。對於他的全新表現,有的人接受,有的人鄙夷,但執著的他對於如此褒貶不一的輿論仍舊保持了高手的冷靜與果敢。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表現傳承武術的精義,讓更多的人認識武術,了解武術。他也希望多年以後當人們再次與外國朋友接觸時,他們不只是知道中國功夫的炫目與美輪美奐,更能品味出些許孕育其中的中國文化和內旨。

此時的李連傑已經不需要擔心片酬和片約,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才是武術的根本。

《英雄》的思想被李連傑所認可的,但是無奈張藝謀把它變成了一部號稱是視覺盛宴的作品,但是創紀錄的票房並沒有給李連傑帶來任何突破。

之後的那部《致命搖籃》仍然重復這《致命羅密歐》套路,票房上的成功和媒體炮轟讓李連傑左右不定。

當然,這也給了李連傑一個思考的契機,重新思考他所醉心的武術的真正內涵,功夫片是一種形式,通過這這種形式,需要表達一種思想,而不是單純的重復著武術的動作。

同時經歷了東南亞海嘯和地震的李連傑也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定義,用他自己的話說,當海水即將研磨自己的一瞬間,讓他明白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甚至你自己都不可能控制你生命的走向。曾經令自己煩勞的問題,在此刻顯得如此的蒼白和卑微。在被捆在酒店的晚上,李連傑作出了他生命中的第二次改變。

這時,李連傑接拍了第一部他的轉型之作《狼犬丹尼》監制盧貝松。

片中所要表達的觀點正是李連傑所思考的「厲害的功夫可以讓你的武力變得更強大,通過殺戮可以消滅你的敵人,可以給你帶來金錢,但最終感化丹尼的確是愛和教化」雖然這部電影在票房上並沒有太大的突破,而且也沒有得到西方媒體的一致認可,但是它卻給李連傑開創了另外一片天地,也就是為此,李連傑決定拍攝平生最後一部武術的電影《霍元甲》,通過霍元甲這樣一個民族英雄來的角色演繹自己這么多年對武術的理解和對人生的感悟。雖然之後李連傑肯定的回答將來他還會接拍動作電影,但是《霍元甲》就此作為他個人講述武術電影的一個終結。

李連傑新拍攝的電影《霍元甲》將成為他的最後一部武術電影,這引起了廣大觀眾的注意力。在《藝術人生》中,李連傑再一次說明他拍此片的目的和意義。

李連傑的一切人生感悟並不是空岤來風,在近一年中李連傑就三次面對死亡,他發覺生命才是最可貴的,「從印度洋海嘯,到上一次我去西藏時患上強烈的高原反應,到這次南亞的地震,全部被我在一年中經歷到了,說實話,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只想到讓家人安全最重要,這可能就是每個人愛的本能,但是在回到平靜後我會想,那些名、利、權都是帶不走的,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是起一個保管的作用,就像我在電影《霍元甲》中加入的那句對白『我沒有辦法選擇生命的開始,但是我有勇氣能走到生命的最後。』我希望能用我剩下的時間去做一些慈善事業,幫助貧困的人們和地區。」

《藝術人生》中,李連傑首次袒露了自己對生命中兩個女人的情感歷程,坦盪的心胸足以向世人告解。

對於社會的愛,李連傑可謂是做到了極點,而對於自己另一半,李連傑更是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和太太利智至今仍舊非常恩愛,就像戀愛中的情侶一樣,「這是我們曾經的一個約定,如果十年之後我們仍然還有那份g情,我們就結婚生子。」這份約定也導致李連傑失去了當初拍攝《卧虎藏龍》的機會,但李連傑並不後悔,因為他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可以陪伴終身的好太太。

對於太太利智的這份愛,李連傑算的上是全面付出,但對於前妻的感情,李連傑卻被戴上了「背叛」的帽子,那么這份一直沒有被揭開的感情到底是因何結束的呢?「因為太早出名了,很小的時候又不知道感情是什么,就知道這個女孩漂亮,那個女孩對我好,就這么簡單,第一個太太是在學校里,她比我大兩歲,經常照顧我,也不清楚什么是愛,就是互相的一種喜歡,這段感情也模模糊糊走到了我開始拍攝《少林寺》,我就開始出名了,也紅了,我就想如果當時我們倆分手了,是不是對不起人家呀,我也怕當時大家對我有這個誤會,所以又找了《少林寺》導演,拍了第二部,介紹她做了女主角,這樣我心里就塌實了,因為我覺得我也對的起她了,我成功了,我也希望你成功呀!不是我紅了把你甩了,是你也成功了,在這之後,我們倆就經常在外面拍戲,她也知道我們要分手了,但她仍舊對我很好,很照顧,所以這段感情就一直這么走著。」李連傑坦然前妻對自己的愛有8o到9o,但自己對她的愛只有2o,雖然這份感情並沒有那么完美,可最終還是有了成果,1997年6月3日倆人結為了夫妻,這份姻緣也只維持了三年。「其實在這之前,大家都彼此知道這種感覺,所以直到離婚的那天我們仍舊是很好的朋友,在分手的時候,她說自己沒有能力照顧那兩個孩子,而且希望把所有美國的財產給她,因為她沒有能力生活,其實這也是我所想講的,除了孩子我撫養,其他全給你,因為當時自己還是覺得有點愧疚,其實後來很多人說李連傑拋妻棄子,這真是冤枉,這兩個孩子一直是我和哥哥姐姐們照顧的,但對於那些傳聞,我也不想解釋,覺得真沒那必要。」

總結起這兩段感情,李連傑表示前者失敗在於對愛情的不成熟,「對於前一段感情,我沒有那種為愛付出的感覺,還不明白到底什么是愛。而在遇到利智後,我發覺對她的愛,是可以讓我付出一切名利、地位,甚至生命,有一種豁出去的感覺,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愛。」

李連傑在《藝術人生》長達近四個小時的暢談中,講述了他的人生歷程、心理歷程,講述了他不惑之年的人生境界,令觀眾也隨之感概萬分。

1998年,李連傑正式成為佛教徒,他的世界觀、人生觀發生了巨變,「愛」和「付出」成為他生命的主體,他開始致力於各種慈善事業。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已經出離了那個『小我』,我認為,自己應該在今天這個位置上,把全世界給我的這種愛,慢慢地回饋給大家,回饋給整個世界,這就是我現在和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要做的事情。」

李連傑早就表示,《霍元甲》是他個人武術電影的收關之作,「到霍元甲為止,中國歷史上特別有名的武術家我基本都扮演過了,我放下了一個包袱」。他以後會拿出更多的精力放在公益慈善事業上。

回首過去,李連傑感到滿足,「人生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追求,到我這個年齡,就應該隨遇而安,用自然而然的心態面對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李連傑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清亮。闖盪世界許多年,他還是那個傳統的東方男人,孝敬寡母至養老送終,尊重、關愛妻子,負擔4個哥哥姐姐的生活,負責任地對待與前妻生的兩個女兒和與現任妻子生的兩個女兒。

如果你看過《霍元甲》,你一定很久都不會忘記影片最後那組鏡頭:一片撒滿月光的草地上,霍元甲全神貫注地在打一套拳,剛柔相濟,既有力度更充滿美感,可謂翩若驚鴻,蛟若游龍;瀟灑如行雲流水,頓挫若驟雨急風。夜晚的清風吹動他的白色衣衫,一切恍如夢境。

這正是李連傑的武術境界更是人生境界的外化以及延伸。

附錄:

(編者按:2oo5年,李連傑受中國紅十字會之邀,曾到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進行演講,在演講的過程中,他較系統地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全面描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闡述了自己的哲學思想。筆者對李連傑在北大的演講進行了整理,現將其作為附錄,以饗讀者。)

李連傑北京大學演講實錄

李連傑:同學們好。(掌聲)新聞界的朋友好,紅十字各位的朋友、領導,我都不能稱為領導,因為我們是心靈上的朋友,所以我就說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你們好。其實演講不敢當,一個小學都還沒有畢業的人,站在最高學府的講台上,不夠資格,不夠資格去演講。我真的小學沒有畢業。1971年上小學,在北京一個廠橋小學在北京念了一年級就被人抓去練武術,一練武術就沒有時間學習了,因為那個時代標榜的是不學習。我只能夠用我人生的經歷去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希望跟大家分享我人生中的感受,如果這些感受能夠對同學們有幫助的話,你就聽一聽,如果沒幫助,你就笑一笑,胡說八道了,李連傑亂說。(笑,掌聲)

我在北京出生,兩歲沒有父親,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八歲的時候練過武術,為什么練?全世界的記者問過我無數遍,我真不知道為什么練武術,因為那個時候就被學校介紹到那個體育學校,教練說你是練武的材料,所以在那個時代,是幸運之星選了我還是我選了幸運之星,搞不清楚。第一個月拿冠軍,我自認為還是蠻刻苦的,所以三個月後我拿了中國的冠軍,是少年,在12歲的時候,不分成年、少年,18歲以下,我站在講台上的時候,第二名比我站在那兒還高。其實沒有什么自己個性或人生觀的表現,完全是聽從領導、大人、老師的安排,一直在成長的過程中。我連續拿了五年的冠軍,但是有幸的是,在這五年當中,從11歲開始,我有幸代表中國開始去全世界訪問,比如去美國,在1974年的時候見到尼克松,在74年到79年這五年當中,我去過非洲十幾個國家,歐洲很多國家,伊拉克、敘利亞都去過,亞洲大部分國家都去過。從我看到的人的感受當中,我從11歲開始,不完全相信大人講的話,因為大人給我講的是某一方面,但是我看到的某一方面是大人講的,但是另一方面大人沒有講的我也看到了。一個小孩子,11歲,中國那個時候只有一個北冰洋汽水,只有一種冰淇淋,你到美國看到十幾種冰淇淋的時候會心動的,都?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