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無漏(1 / 2)

寒門貴子 地黃丸 2415 字 2020-08-29

仍舊是千葉去帶的人,不過這次來得比較快,沒有讓張紫華久等。來人披著重孝,一身生麻衰衣,斷處沒有緝邊,散亂垂著細細的線頭,容顏枯槁,大概十七八歲的年紀,眉眼倒是清秀。只是看到竺法言幾個和尚時,雙目盡赤,雙手緊握,咬牙切齒恨不得撲上去生食其肉,不用問,也知跟和尚們脫不了干系。

徐佑知道竺法言城府森嚴,從他臉上看不出什么端倪,所以把注意力放在竺無覺和竺無塵身上。竺無覺看到來人,眼中微露出驚駭之意,短暫即逝,又故作鎮定的低下頭去。竺無塵反倒滿是好奇,大眼圓睜,上下打量,似乎不知曉內情。

張紫華皺眉道:「祭酒,你這又是搞的什么名堂?」

「千葉,回大中正的話!」

「諾!」

千葉走到來人身邊,正色道:「他叫高惠,是錢塘縣外三河村的普通農戶,上有雙親,還有一妹。其妹叫高蘭,年方十四,生的花容月貌,已許了親。十幾日前,大德寺的僧人們名為替鄉親們看病療疾,實則為了教化佛法,並順帶募化建造大德寺的用度,一時倒也蒙蔽了不少村民成為信眾。輾轉來到高家,高父是天師道的道民,從教數十年,堅貞無二,並不聽信佛門的那一套言辭,所以備好酒肉,款待眾僧,之後好言勸他們離去。不料僧人中有一人,禽獸心腸,窺見高蘭美貌,趁著酒興將其奸污,高父母攔阻不成,先後被打成重傷。」

張紫華看向竺法言,見他還在閉目安神,似乎並不緊張,也並不以千葉的指控為意,道:「你接著講!」

「高惠從外面回來,看到家中發生的慘事,去找和尚理論,卻被守護山門的門頭亂棍打出。高惠無奈報官,結果陸明府帶著縣尉杜三省和一眾衙役勘驗了高家的里里外外,又問詢了大德寺多人,竟定為誣告,將高惠打了三十杖,逐回家中,嚴斥村司管束,不得隨意外出。高蘭受此奇恥,第二日就上吊自盡,高父母也因重傷,連氣帶恨,同日死去。高惠受杖刑後,困於斗室,無葯可醫,垂垂將死,幸虧有道民暗中知會了靖廬的道官,這才派人將他救了出來。」

千葉的口齒清晰伶俐,說話時不帶任何感彩,就事論事,簡單陳述,但一番話說下來,卻能讓人感受到徹骨的冰冷和勃發的憤怒。

誣告罪,在周朝時就有了,《周禮》里已有記載,後來的漢代《九章律》,唐代的《唐律疏議》都對誣告罪有清晰的認識和懲罰措施。楚國承漢魏舊制,誣告受三十杖,聽起來似乎不夠殘酷,其實三十杖打下來,足足去了大半條命,要是醫治不及時,再被行刑的衙役下點黑手,死的概率極大!

張紫華看向陸會,見他額頭滲出汗珠,心中頓時閃過無數個念頭:自大楚立國江東,揚州的局勢從來沒有像今日這般波譎雲詭,各方勢力盤牙交錯,你進我退,此消彼長,皇上、太子、諸王殿下,還有佛道兩教、諸姓門閥世族,人人都想在這場看不見波瀾的明爭暗斗中付出最小的代價,謀取最大的利益。可誰也不知道究竟下一步會發生什么,也沒有人知道這樣危險的對峙會不會走向徹底失控!

或許經過一番博弈,大家各取所需,相安無事,也或許……

張紫華赴任時,安子道曾單獨接見過他,卻少問揚州有無遺才,多問民生凋敝,安樂與否。現在想來,皇上應該已經認識到揚州的局勢之復雜,所以對他稍加提點,希望他能夠在拔擢賢才之余,多加留意局勢的動態。只是怎么也想不到,剛來揚州沒多久,就遇到竺法言和都明玉正面對壘,雙方都不肯罷休的棘手事!

佛道若亂,揚州必亂;揚州若亂,國本動搖。到了那時,悔之晚矣!

「求大中正為小人伸冤!」

高惠重重磕頭,脆弱的皮膚包裹著的頭骨,和堅硬無比的楠木地板發出死命的碰撞聲,僅僅下,肉眼可見的血跡滲在楠木的肌理中彌漫開來。建造雨時樓的楠木從益州運來,最是珍貴,所費何止百萬,貼得近些,可以聞到淡淡的清香,如今這清香里飄盪著鮮血的腥氣,不知是不是種諷刺?

張紫華沒有像方才質問陸會時那樣的聲色俱厲,語氣平緩,表情淡然,寬厚的手掌放在平滑的案幾上,挺直了身子,道:「陸會,可有這樣的事?」

陸會也沒有再次慌張失措的下跪,淡然自若的站起身,拱手道:「此案錯綜復雜,雙方各執一詞,下官並沒有定讞。只是那日高惠咆哮公堂,不聽勸阻,所以才略施薄懲,以儆效尤。大中正明鑒,若是真的因誣告罪而獲刑三十杖,區區幾日,他怎么站得起來,哪里還有力氣跑到雨時樓中攀咬他人?」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張紫華和陸會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充分演繹了楚國官場的潛規則和為人處世的技巧。

都明玉第一次發難,主要是針對竺法言的清名,與錢塘縣有關的不過是百工院的匠戶,張紫華知道陸會必定有應對的法子,所以故作惱怒,只是惱給外人看的罷了。陸會心領神會,誠惶誠恐的樣子給足了張紫華官威,也博取了別人的同情心,兩人不用說一句話,就聯手把這件事糊弄了過去,留著竺法言去和都明玉作正面對抗。

第二次,也就是高惠的出現,牽扯到奸污、傷害和三人命案,告的是枉法、包庇、官私勾結,已經不是說兩句話糊弄一番可以交差的了。因此張紫華不露喜怒,以上位者的城府和姿態來問詢此案,自是要公事公辦,不再給陸會狡辯脫身的機會。

陸會深知這一點,同樣公事公辦,話語里說三分,藏三分,還留三分余地,首要之務,必須把自己摘出來,洗干凈,絕不能被和尚們拉到淤泥里等死。他心中其實有點後悔,當初倉促接到報案,沒有仔細思索利弊,又被大德寺的人灌了幾勺子米湯,冒然打了高惠三十杖,將他逐出大德寺。本想著一個農戶家的小娘,無權無勢,事後讓大德寺安排人去處理一下,恐嚇幾句,給點錢財也就打發了。畢竟牽扯到婦人名節,又是說了親事的待嫁之女,高家人應該也不願意看著事情鬧大。不料那女子剛烈至此,還不等派人前往打點,竟不顧一切的上吊自殺,累及高父母也跟著氣絕身亡。

三條人命,確實不是小事情,可要想壓,以大德寺和錢塘縣的勢力,完全可以壓得一點水花都不帶濺的。要不是高惠被天師道的人暗中救走,只等他傷重咽了氣,一家四口死絕了,又沒有什么得力的親族,讓三河村的村司出面掩埋,報個暴斃,此事就算徹底完結了。

可誰也沒想到,自白蛇案後,在錢塘幾乎消失的天師道,原來一直在暗處盯著大德寺,只等犯錯,好抓住佛門的把柄,給予反擊。

「陸縣令,你說此案錯綜復雜,復雜在何處?」

「稟府君,高惠說高蘭被奸污,只是他片面之詞,並沒人證物證。」

顧允畢竟年輕,沒有張紫華的城府,再者他身為吳郡太守,錢塘縣是治下的屬縣,出了這樣大的案子,不能不問。剛問了陸會兩句,張紫華對他微微搖頭,用意很明顯,這件事不許他插手!

從都明玉借鏡丘造佛開始發難,所有明面上的問詢和表態,都由張紫華一手包辦。本著對長輩和上司的敬重,沒有點到他的名字,顧允也不強出頭,可高惠所說若是真的,此案實在慘絕人寰,他又不是鐵石心腸,相反還熱情多情,如何忍得住?

顧允還不肯放棄,正待說話,張紫華的眼神驟然嚴厲起來,不怒而威,讓人膽顫。顧陸朱張,四姓一體,顧允是張紫華看著長大的,跟自家子侄沒什么兩樣。這次能夠升遷吳郡太守,他在朝中也出了不小的力,於公於私,都不允許前途正好的顧允陷入這個深不見底的污水沼澤。

顧允不敢忤逆張紫華,又不願置身事外,下意識的望向徐佑,見他同樣搖了搖頭,阻止自己插手此事,心中一凜,邁前的腳步又退了回去。

要說還有一個人能讓顧允毫無保留的言聽計從,那非徐佑莫屬。張紫華敏銳的察覺到這一點,看了徐佑一眼,沒有多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