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76 字 2020-08-30

兩邊依然是相持不下。

人多嘴雜,這是一點不錯。

如果僅僅是宰輔們共議,許多事幾句話就能決定下來。

而加上幾十名侍制以上官之後,利益各不相同,便很難做出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決定。所以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天色由明轉暗,他們還是沒有討論出一個結果。今天只是開頭,日後若是持續下去,恐怕會更多。

韓岡並不期待殿中同僚們最後會因為效率低下的緣故,而決定定下一個能減少摩擦時間的議事程序來。

什么事直接由宰輔決定,什么事要招兩制以上官共議,什么事得將所有在京侍制以上的官員一並招入宮來討論。

若能定下這樣的程序當然很不錯,可沒那么容易。

相互妥協,那是要建立在實力相當的基礎上的。

對剩下的宰相、執政們來說,只憑這一次的功勞,以及蔡確、曾布、薛向三人事敗後,更加集中到自己身上的權力,有足夠的能力將這些還喋喋不休的侍制、直學士和學士們,一股腦的給干下去,換上一批聽話的。

既然有機會有能力,他們為什么不這么干?而去委曲求全?

抱了這樣的想法,絕不退讓的宰輔,以及以為自己能投太後所喜的重臣針鋒相對,崇政殿中的氣氛也便越發得緊綳起來,

對立的雙方讓崇政殿再坐一直拖延下去。

韓岡等不下去了,再次出班,沖太後行了禮:「臣以為時間已晚,不宜延誤過久,以免宮外猶疑。」

李定當即反駁:「此事不定,宮外又豈會不猶疑?」

韓絳也怫然不悅:「曾布、薛向不赦,宮外人心如何定?」

韓岡的提議同時引來了兩邊的攻擊。

「韓岡之意,是可以先將此事擱置,把其他事先解決。最後再議論不遲。」

只是換一個議論的順序,雖然都覺得韓岡有深意在,但他的提議還是無人反對。縱然毫不相讓,終歸都是累了。

向太後也是聽得累了,松了一口氣,問道:「依韓卿之意是要議論哪樁事?」

「除曾布、薛向二人之外,從逆被擒之人,數目不在少數。當交由何處審理,不如先將此事定下。」

「這事就交給開封府就好了!」章惇說道,「既然是東京城中的案子,自有開封府負責。」

正常的情況下,犯下重罪的大臣,或是一些爭議性很大的案子,基本上是交由大理寺、御史台、審刑院和刑部一起上陣,有時候,還要派去內侍做監審。

但這一回,對叛臣的審判工作,卻是交給了開封府。

李定皺了皺眉,卻沒有站出來表示反對。盡管沈括裁斷的結果,肯定會秉承宰輔之意。

可一件事、兩件事都要與宰輔們爭執起來,在太後那邊,就會留下一個惡劣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太後或許會為了所謂的執中而治,在同意了將審判權交給諸法司之後,便站在宰輔們的一邊,將曾布、薛向給放過了。

兩邊都安撫一下,讓事情可以早點解決。太後要是這么做,一點也不會讓人奇怪。

李定之前大出風頭,幾乎成了重臣們的代言人,他不站出來,一時之間,也沒其他人出來反對。

「也好,就交給開封府。」向皇後問韓岡:「韓卿,你意下如何?」

韓岡寧可是御史台、大理寺來審。

這一回叛亂,宰輔們要踐行諾言,赦免從黨之罪,就算沒有及早反戈一擊,也要免其死罪。

可沈括若是這樣判決,不管將判詞寫得多好,終歸難以得到多數重臣們的認同。而沈括本人名聲又不是多好,真要被人找起麻煩來,根本防不住幾手。

「臣無異議。」韓岡卻如此說道,「相信開封府自會依律裁斷。如若不然,還有大理寺、審刑院在後復核。」

要想通過判決後諸法司的復核,沈括不能對叛賊的黨羽輕判。失入寬縱之罪,沈括擔不起。而且判決被法司駁回,沒了面子的沈括若不能請出太後為其主持公道,那他就只剩辭去權知開封府一職。

韓岡在想什么?章惇又是在做什么?

王安石在女婿和舊日門人的臉上打了個轉,一時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