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 經濟之與蘇聯的合作(2 / 2)

海上長城 流水夜帳 2857 字 2020-11-02

來自中國東北的王緒才年輕外交官,憑借他對俄語的熟悉以及對俄國的認知,更有對俄國的仇恨(其祖死於日俄戰爭中。所謂日俄戰爭,卻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打的,乃是國家民族之悲哀),在談判桌上死纏硬打,盡顯一個外教官的風范。因其名字和大唐朝的外交家王玄策音相近,被袁總理贊為海唐國當代之王玄策。

和蘇聯之間的科研合作,說是合作其實只是好聽一些。當然了,這個名義上的好聽對於好大喜功愛面子的斯大林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實質是蘇聯出科學家出技術,在幾個方面援建海唐國。

蘇聯的科技沒有歐美發達,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蘇聯方面的技術也是有相當的獨到之處。

海唐國首先從蘇聯敲詐的最重要的一個科研項目就是「風洞」。

海唐從美國好不容易購買了一條野貓艦載機的生產線。但是設計生產戰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現成的生產線,最多能幫海唐國的航空工業引路。但是想真的做到研發一款戰機,或者民用飛機。那需要的條件就多了去。如果認為有了一條生產線就能造飛機,就能制造新型戰機。那純粹是做夢。

尤其是李廣對戰機的目標並不在螺旋槳戰機上,而是噴氣式戰機。

而設計戰機,制造戰機,有幾個項目是必須的。發動機的重要『性』每個人都知道,但是蘇聯的水平,李廣看不上眼,他另有打算。

不過設計戰機,還有一項極為重要的技術。那就是風洞。

風洞,這玩意說原理的話,並不復雜,不外乎是通過風機或者壓縮氣體吹過一個安裝飛行器的通道,從而模擬戰機在不同速度下的『性』能。

但是,正如許多原理不復雜的東西,想建造一座大型風洞。建造一個風洞群,可是有著許許多多的技術的。

而這些技術,即便是美國航空工業最發達,也不一定超過蘇聯。蘇聯早在二戰前就建立了一個世界上唯一的全尺寸風洞,截面積達到十二米乘以八米,也就是說。整架戰機都可以放到風洞中做實驗。

要說這種技術倒不一定技術要求最高的,也不一定是難度最大的,但是工程量卻是極大,造價極高。

美國的戰機都是財團企業生產的,沒有老板肯花大價錢去建造這種設施。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才投資建設大型風洞。至於德國神馬的,有個小風洞就不錯了。根本就投資不起全尺寸風洞。

蘇聯這種體制卻不怎么考慮經濟效益,於是乎早早的就建了一個大型風洞。事實證明,蘇聯這種集中力量干大事的思維在這個項目上是正確的。

要不是這個大型風洞,就蘇聯的航空工業基礎根本不可能在二戰中,和二戰後迅速設計制造出諸多先進飛機。

科研的過程是沒有一帆風順的,蘇聯能建造出大型風洞,自然是走了大量彎路,耗費了巨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對於這種技術當然是保密的重點。

同樣的,美國對此也是保密非常,李廣不認為海唐國能從美國得到這項技術。

在海唐國開發戰機的起步階段,李廣首先就想到了風洞的重要『性』,李廣可不想走彎路。要知道,越是大工程,稍稍的走一點彎路就是無數的資金。

那么蘇聯,就是海唐國唯一的此項技術的來源地了。

蘇聯不舍得,但是卻無奈。現在的印度洋幾乎是海唐國海軍一家獨大,別說蘇聯需要海抗軍護航,如果海抗軍玩點什么不為人知的花招,蘇聯也只能是忍氣吞聲。王緒才在談判桌上根本不要臉面,對上一貫不要臉只要利益的蘇聯,倒是棋逢對手。形勢比人強,蘇聯不得不屈服。

經過幾輪談判,蘇聯派出了一個專家組,幫海唐國設計建造一個風洞群(設計戰機不是一個風洞就可以的。)

其中最牛的一個項目是十八米乘十二米大型全尺寸風洞。這個項目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而最先進的一個風洞,雖然不是全尺寸的大型風洞,截面比較小,但仍然是世界第一。

這是一個跨音速風洞。這玩意蘇聯美國統統沒有,沒有蘇聯專家引路和辛勤工作,海唐國想自行開發這樣的項目,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還不知道要消耗幾多資金。

計劃是非常的好,但是資金的消耗也是絕對巨大的。而且現在是戰爭期間,不用考慮這個項目怕是在戰爭結束前都難以完工,也就是說不可能為這場戰爭服務。

這就是李廣難以下決心的原因所在。

有些設備,有些技術,有些人才,李廣是打定主意要從日本和德國搶了。但是這種技術,等到戰爭結束,想從蘇聯這里撈到這種級別的技術,純粹做夢。而海唐國要是想在世界舞台上笑傲風雲,必須在某些項目上有先發優勢。

李廣思考了很長時間,最終下筆簽字。這一簽字就是十億唐元,而且還只是一年的費用。

除此之外,海唐國和蘇聯還有兩個技術合作研發項目。不過這兩個項目,李廣簽字就爽利的多了。

其中一個是炮鋼的冶煉。在二戰時期,甚至是以後的數十年中,蘇聯如果說有某一項技術絕對領先的話,那就是大炮的制造,其中炮用合金鋼的冶煉工藝乃是最為核心的技術。

從蘇聯和德國火炮在戰場上的表現就能看出來,德**事工業夠發達,但是德國的大炮卻不比蘇聯的火炮技術高明。蘇聯的火炮看似粗糙,但是其炮管的耐用程度,不僅是德國連美國英國都望塵莫及,本來法國的火炮技術或許能和蘇聯比一比,但是法國很悲劇的投降,因此蘇聯在這方面相當有優勢。

而合金鋼炮鋼的冶煉,和非常多的工業技術一樣,重要的不是理論,甚至不是能寫到規程中的工藝技術,而是浸透在工藝技術中的工人經驗。海唐國有電爐,也有各種鋼材和配料,但是如果沒有成熟的工藝流程以及足夠經驗的技工,生產出來的炮鋼簡直如同垃圾。

而合金鋼的冶煉技術,可不僅僅是能用在大炮上,各種工業都能用到。所以,這項技術也被海唐國從蘇聯手中敲詐而來,蘇聯派出了一個幾十人的技術隊伍幫海唐國完善鑄造合金的冶煉。

海唐國在這項合作中,後來夾帶了一項私活,耐熱高強度合金的冶煉。這玩意是為了噴氣式飛機發動機做技術儲備的。

至於另一項技術喀秋莎火箭炮。

唯有這一項算得上是兩國共同研發。原因是,海唐國的科研人員自從得到了蘇聯的火箭炮樣品,自己雖不能准確分析其成分,但是只要花錢,美國科技人員輕松就能破解。因此,海唐國不僅掌握了固體燃料的生產技術,而且由於材料的豐富(能從美國購買),山寨出來的火箭炮比起蘇聯原裝的精准度還要高。

現在兩國的技術人員在取長補短,希望能設計出更加適合戰場的火箭炮。

而海唐國承接了部分蘇聯火箭炮固體燃料的生產任務,也創造不少效益。

雙方合作之外,海唐國最近造出了對付坦克的單兵利器火箭筒。要是沒有蘇聯的火箭炮技術,僅僅憑海唐國自己研發,怕是會很艱難的。從四四年開始,海唐國的火箭筒由於『性』能的優良,替代了美國的巴祖卡,成為盟軍戰場上必不可少的陸軍裝備。這款口徑四十毫米的火箭筒,以「鐵矛」的大名稱雄世界。

這款武器被海唐國技術人員發揚光大,甚至在以後的數十年中,海唐國出口武器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就是鐵矛火箭筒。

這些項目都是有利於海唐國長期發展的,甚至很快就能見到利潤,但是眼前卻需要投入。

錢啊,還是錢。(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